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十九
王長 真人王長,不知何所人也,從張正一真人學。真人往雲錦山,散群,惟王長習天文、通黃老,留侍左右。長遂負書行歌,同真人往雲錦山,日侍真人。服丹戰鬼,積行累功,後於渠亭山,真人一日指長曰:惟爾累世種善,宿有仙骨,可與成就矣。遂盡得真人九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十三
安期生 安期生,瑯琊阜鄉人,賣藥於東海邊,時人皆言千歲翁。秦始皇東遊,請見,與語三日三夜,始皇異之,賜金璧度數千萬。出於阜鄉亭,皆置去,以赤玉舄一革?兩為報,留書曰:後千年求我於蓬萊下。始皇即遣使者徐巿、盧生等數百人入海,未至蓬萊山,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十七
馮良 馮良,南陽冠軍軍人。少作縣吏,年三十為尉,從佐迎督郵,自恥無志,因毀車轄,裂敗衣幘,遂去從師,受詩、傳、禮、易,復學道術占候。家中謂已死,十五年乃還。整修志節,抗操嚴恪,州郡禮辟不就,詔特徵賢良高第,半道委之還家。時三公爭讓位於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十一
孔丘明 孔丘明、駱法通、吳天印、張法樞、謝志空、周仙用、鄒武君、謝幽喦、楊元中、何紫霄輩十三人,當秦之二世,惡聞其亂,因相與交結,浩志罷官,遠訪大道。內三武弁李德殳、宋雲刀、唐建威,莫詳氏族爵里。初至廬山,便欲休息,一夕疾風甚雨,結成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六
木公 木公亦云東陽公,亦云東王父,蓋青陽之元炁,萬神之先也。冠三維之冠,服九色雲霞之服,亦號玉皇君,居於雲房之間,以紫雲為蓋,青雲為城,仙童侍立,玉女散香,真僚仙友巨億萬計,各有所職,皆稟其命,故男子得道者名籍所隸焉,校定功行,上奏元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五十
楊扆 楊扆,榮德人也。隱居不仕,人謂之隱君。父漢瓊,周世宗顯德中守合陽,罷歸,疽發于胯,隱君自吮疽,歲餘漢瓊良愈,由是以孝聞。隱君深重有竒志,能殖其財至鉅萬,謂其子見素曰:三分吾產,一以奉老佛,一以賑窮乏,一以賙吾宗。汝任吾事,吾將有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五
皇初平 皇初平,丹溪一云蘭溪人。年十五,家使牧羊,有道士見其良謹,將至金華山石室之中,四十餘年翛然不復念家。其兄初起尋索初平,歷年不得,後見巿中有一道士善易,而問之曰:吾弟牧羊失之四十餘年,不知存亡之在,願君與占之。道士曰:昔見金華山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四
鄭思遠 鄭思遠,少為書生,善律曆候緯,晚師葛孝先,受正一法文、三皇內文、五嶽真形圖、太清金液經、洞玄五符,入廬江馬迹山居,仁及鳥獸。所住山,虎生二子,山下人格得虎母,虎父驚逸,虎子未能得食,思遠見之,將還山舍養飼,虎父尋還依思遠,後思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六
許太史 太史真君,姓許氏,名遜,字敬之。曾祖琰,祖王,父肅,世居許昌,高節不仕,穎陽由之後也。父漢末避地於豫章之南昌,因家焉。吳赤烏二年己未,母夫人夢金鳳衘珠墜於掌中,玩而吞之,及覺,腹動,因是有娠而生真君焉。句曲山遠遊君邁、晉護軍長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八
王纂 道士王纂者,金壇人,居馬跡山,常以陰功救物。值西晉末,中原亂離,饑饉癘疫交作,民多斃無救,纂憫之,遂於靜室飛章告天而泣涕不已。後三日,室中有光如晝,已而祥風景雲紛郁空際,異香天樂下集于庭。先有介金執銳之士三十餘人,斯須珠幢寶旛、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三
葛仙公 仙公姓葛,名玄,字孝先。家本瑯琊,世傳潜組高祖盧為漢驃騎大將軍,封下邳侯,後讓國,與弟文托,遂南遊江左,逍遙丘壑,適丹陽句容,見其山水秀麗,風俗淳厚,深合雅意,偶會仲弟孫來為別駕,一日參侍而言曰:吾從祖既為泰伯,而劣孫可為仲雍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一
封衡 封衡,字君達,隴西人也,幼學道,通老、莊學,勤訪真訣。初服黃連五十年,後入鳥獸山採藥,又服朮百餘年,還鄉里,如二十許人。聞有病死者,識與不識,便以腰間竹管藥與之,或下針,應手立愈。愛嗇精氣,不極視大言。凡圖籍傳記,無不習誦。復遇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
干吉 干吉者,瑯琊人也一云北海人,先名室,後改名吉。其父祖世有道術,不殺生命。吉精苦有踰於昔人,常遊曲陽流水上,得神書百餘卷,皆赤界白素,青首朱目,號曰:太平青領書,時漢成帝河平二年甲午也,蓋吉親受於老君,今道家太平經也。其經以甲乙丙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二
通玄天師 通玄天師,一號玄中師,在天皇時出洞真經一十二部,以無極大道下教人間。 有古大先生 有古大先生,於地皇時出洞玄經一十二部,化人以無上正真之道。 盤古先生 盤古先生,在人皇時出洞神經一十二部,化人以太平無為之道。 鬱華子 鬱華子......
-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九
杜沖 太極真人杜沖,字玄逸,鎬京人也。以周昭王二十七年丁巳聞文始先生登真,乃于茲靈宅棲玄學道。于時幽人逸士自遠而來者有五人焉混元實錄云七人,並沉默虛遠,方雅高素,道術相忘,共弘不伐之則也。先生本第,周康王時賜金百鎰,重加完葺,賜號曰樓......
- 高师任法玖道长
任法玖道长,生于1930年,甘肃省天水市人。新中国成立初,任 法玖 于陕西省陇县龙门洞道院出家,师承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八代麻嗣秀道长。初入道门, 任 法玖 在龙门洞庄房放牛、挑水,砍柴,种庄稼,下了很多苦功,后学高功,师承王嗣琳大师。其......
- 马钰
马钰,字山侗,号丹阳子,宋金时期全真道高士,为重阳真人之一。马钰本名从义,字宜甫,祖籍陕西,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,五代时期因兵乱时举族迁往山东。金世宗大定七年(1167年),重阳真人自陕西到山东,与马从义结缘,马从义把重阳请回家中,建......
- 闵智亭大师
闵智亭,号玉溪道人,原籍河南省南召县,生于公元1924年。家庭世以经商为业,颇豪富。年18岁时,因日寇侵华,学校而辍学。 由于家学渊源,自幼养成民族自尊心理;且素喜读《留侯传》及陶渊明田园诗,早有出世之想。故在外敌侵侮,山河破碎之际,......
- 长清真人严处常
严处常(1110-1183),宋金时期京兆府栎阳县(今西安市高陵区)人,号长清子。严处常幼习儒业,志尚清虚。父母去世后,往终南山刘蒋村,参拜重阳真人为师。重阳真人授以内炼秘旨,居终南山,克志于道。 大定十年(1170年)严处常得丹阳真......
- 重阳真人王喆
王重阳,宋金时期全真道创始人。王重阳原名王中孚,字允卿,陕西咸阳大魏村人。王中孚幼好读书,后入京兆府学(在今西安市)。天眷元年(1138年),应武略,中甲科 ,改名为世雄,字德威 。中年后,王世雄在终南山下甘河镇遇钟离权、吕洞宾,遂入......
- 道人谁云没有家
文 彭涟 诗曰: 道人谁云没有家,湖山海岳共朝霞。翔灵幽隐皆同类,尘外知交结异葩。 造化乾坤自在家,相承相辅永无涯。风云雾雨来复去,吾辈没能转岁华。 天地古今一大家,财色名利使心狭。纲常仁义犹存假,钓誉沽名玉有瑕。 日月星辰天上家,东......
- 西王母
王母娘娘,也称西王母、瑶池金母、金母元君。据《列仙全传》记载,她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凝聚而成,配位西方,德配坤元,主掌阴灵真气,是洞阴至尊。 在中国道书古籍中,多次记载西王母显圣遣使下凡,曾经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,帮助黄帝打败蚩尤、......
- 西安八仙宫曾教风道长
曾教风,俗名曾宪章,河南省邓县大曾营村人,生于1917年11月29日。曾教风家境贫寒,15岁辍学,在商行做了三、四年徒工。他一向不喜欢商人斤斤计较的作风,总是羡慕慷慨侠义的武侠。19岁投奔武当山,想学习武艺。但是没能如愿,就在武当山紫......
- 虚静先生赵道坚
赵道坚(1163--1221),原名赵九古,号虚静子,道坚乃长春真人所改之名,是丘处机门下 “十八宗师 ”之一。赵道坚出生于官宦世家,其祖籍澶州(今河北密云),祖上簪缨相继,咸有政声。其父亲任淄州太守,后改同知平凉府,全家徙居平凉。大......
- 葛洪
葛洪,字稚川,号抱朴子,晋朝时期的道教先贤。葛洪是三国时期高士葛玄的侄孙,因葛玄被称为“葛仙翁”,因此有人便将葛洪称为“小仙翁”。葛洪曾受封为关内侯,后隐居今广东省罗浮山,其著作有《神仙传》、《抱朴子》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 葛洪出身江南......
-
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在庄子看来比起生命的延续更重要是什么生与死,是人生历程的起点与终点。漫漫人生就如一条不归之路,唯有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,才能坦然地面对无处不在的死亡阴影。 《庄子》里始终探讨一个人类永恒面对的问题,即生与死。庄子有很多关于生死的故事,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他在妻子去世的时......详细
-
人生所为因其内心而定一、 人生之所为,因其内心而定。 有一句话叫:“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”,对于人生来说,内心存在的主宰就是塑造人生结果的根源,正所谓:人只能看见自己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。 并不是他没有看到其他更大事物的机缘,而是他的心成了人生的障碍,阻......详细
-
云龙山观烧得云字丁女真水妃,寒山便火耘。 陨霜知已杀,坯户听初焚。 束缊方熠燿,敲石俄氤氲。 落点甘泉烽,横烟楚塞氛。 穷蛇上乔木,潜蛟蹑浮云。 惊飞堕伤雁,狂走迷痴麏。 谷蛰起蜩燕,山妖窜夔羵。 野竹爆哀声,幽桂飘冤芬。 悲同秋照蟹,快若夏燎蚊。 ......详细
-
为何说比起老子庄子有着更深的悲哀庄子名叫庄周,宋国蒙地人(今河南商丘人),生活于战国中期,约当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。曾作过地方上的小吏,地位大约够不上今天一个乡长。一辈子穷愁潦倒,常常没有米下锅。有一次,他向监河侯借粮。监河侯说,等我收完租,借给你好多好多......详细
-
丹道吕洞宾吕洞宾丹道之纯阳祖师[清]傅金铨注 【注:道分三乘:初乘、中乘、上乘也。到最上一乘,无所作为。从三关逆返,至扑地声离胎,再返至元年之初,此时声臭俱泯,廓然太虚。一旦露出乾元面目,释氏谓之得证实相,于以见初中之必有作为也。还丹者,丹本我......详细
-
临江仙守道长袍芒鞋云簪, 拂尘清茶古琴。 清静自然润道根, 抱朴心自在,守元神仙身。 忘了岁月如水,仙山古观悟真。 松涛阵阵惊白云, 接得蟠桃贴,逍遥赴昆仑。 天地长存道炁, 妙道普度红尘。 真言唤醒迷途人。 济世传正道,常怀慈悲心。 淡看生死......详细
最新博文
-
赞叹道教女性神仙你心里的女神是谁_道教文化 -天然道观
三八妇女节全称“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”,在中国又称“国际劳动妇女节”“三八节”,也称“女神节”。它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、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国际性的节日,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,也是劳动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。道教中的女性神仙,也是非常值得一说的对象。谈及女神的神通广大,自古中国民间就有“北元君,南妈祖”之说。 北元君指的就是碧霞元君...
2025-04-18 0次
阅读更多 -
世界大考场在考验着每个人内心的贪嗔痴
考场的环境要求人们在困境、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。贪嗔痴可以理解为 一切烦恼的根源 ,而在生活中,不同的情景不断刺激这些内心的倾向,我们由此感受到内在的冲突与成长的需要。 1.贪(渴望与执著) 现代社会让人很容易陷入对财富、地位、物质和关系的执著。消费文化、社交媒体和竞争环境,仿佛在不断地放大“贪”。然而,这种追逐往往伴随着空虚感,人越是追求外在,可能越难真正找到内心的满足。...
2025-03-22 0次
阅读更多 -
黄裳内丹学的理论特色初探 尹志华
尹志华 清末道教内丹学家黄裳,字元吉,江西丰城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,可知他曾于清朝道光、咸丰年间云游至四川自流井(今属自贡)地区,为当地好道之士所挽留,设乐育堂讲授内丹诀法,十余年后解馆离去,不知所终。[1]黄裳讲道的内容,由其门人笔录而成《乐育堂语录》(收入《藏外道书》第25册)与《道德经讲义》(又名《道德经注释》,收入《藏外道书》第22册)一书,黄裳本人撰写的著作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中的养生术
世传鬼谷子的四门学问之一就是出世学,即“修真养性,服食引导,祛病延年,冲举可俟。” 鬼谷子《本经阴符七术》 这些不过是一种传说,还不足为凭,真正能代表鬼谷子学派养生理论的,主要是《本经阴符七术》。 《本经阴符七术》与《鬼谷子》部分的风格截然有别。历代学者多以为是后人的附会,也有人认为很可能是“鬼谷先生”向们传授的另一本古《阴符》,而被后人附于《鬼谷子》之后,误以为是一体。不论哪一说法成立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高师宁城市化与宗教
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,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,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全面提速的。根据相关方面的预测:到2020年,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%—60%,城市人口将达到8—8.5亿。正因为如此,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·斯蒂格利茨(Joseph.E. Stiglitz)曾预言:“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高丽道观福源宫考
摘要:福源宫是高丽睿宗时期建造的皇家道观.经考证,福源宫创建于政和六年,建成于政和八年,可能是仿照宋朝道观太一宫所建.福源宫是从属于国家祭祀体系的宗教机构,其宗教功能主要是为国家和王室祈福禳灾.福源宫的建造,标志着在高丽正式形成了以宫观为依托的纯正的科仪道教,提升了道教在高丽王朝的地位,扩大了道教的影响,但是道教的地位及影响仍然不能与佛教相提并论. 【作者】黄勇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马克斯主义宗教观研究
iwr.cass.cn/mkszyzjgyj/马克斯主义宗教观研究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饭后10症状要当心
一顿美餐之后,有人甘之如饴,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、痛、胀,或是泛酸、烧心、嗳气等症状。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吃饭时出现的感觉,通过这些蛛丝马迹,没准还能帮你更早地辨别出一些隐藏颇深的疾病呢! 1、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、嗳气但不泛酸,胃口不好,体重逐渐减轻,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,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,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下垂。 2、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、停顿、疼痛感,且时轻时重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飲食以時道教飲食觀摭談之二 黃永鋒
黃永鋒 道教養生家認為一年四季有寒熱溫涼之別,食物也有清涼、甘淡、辛熱、溫補之分,所以飲食養生應當順應四時之宜。晚唐道士施肩吾所撰之《養生辨疑訣》明確指出:“服餌草木金石,以固其形,而不知草木金石之性,不究四時逆順之宜,久而服之,反傷和氣。遠不出中年之內,疾害俱生。”[1]北宋茅山道士劉詞也在《混俗頤生錄·序》中指出:“天地精粹以生形,寒暑燥濕以生困,合順而守之,順則瘵癘不作,逆則萬瘥輻湊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颜真卿记录的道教史迹 王宗昱
王宗昱 颜真卿作为一位书法家,他的文集中保留了许多宗教史料,值得后人重视。陈垣先生的《道家金石略》收录了颜真卿四篇碑记,其中《桥仙观碑》即《颜鲁公集》的《华盖山王郭二真坛碑铭》。但是,陈垣先生和《道家金石略》补编者并没有检阅《颜鲁公集》,所以仍然有几篇道教碑记没有能收入。这些碑记是:《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》、《华岳庙题名》、《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》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